李燕教授团队:全球6万样本揭示父母技术干扰加剧儿童问题性媒体使用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2-12浏览次数:66

  近日,我院李燕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Parental Technoference and Child Problematic Media Use: Meta-Analysis》,发表于数字健康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JCR 一区,中科院Top期刊,影响因子7.4)。该论文betway唯一官网为第一署名单位,2022级博士生张警辉为第一作者,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晴、学院博士后肖博文、2023级硕士研究生曹雨轩、陈煜等共同参与,李燕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JMIR)在最新《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稳居“医学信息学”类别Q1分区,2022年影响因子达7.4,跻身该领域全球期刊前列。中科院分区中,JMIR被列为医学大类1区,彰显其在学术研究中的标杆地位。该期刊聚焦数字技术驱动的医疗创新,涵盖远程医疗、移动健康(mHealth)、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及健康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在Web of Science“卫生保健科学与服务”方向近五年排名前5%,成为政策制定与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JMIR对学术质量与行业影响力的高要求,使其成为“连接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桥梁”,持续引领全球数字健康研究范式的变革。

 

研究背景

  在数字时代,父母陪伴孩子时频繁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现象日益普遍,这种技术干扰可能引发儿童通过过度使用媒体填补情感空缺。尽管已有研究关注父母行为对儿童媒体使用的影响,但全球范围内缺乏系统性证据支撑。李燕教授团队开展此项研究,旨在通过整合全球数据,明确父母技术干扰与儿童问题性媒体使用的关联强度,并探索家庭干预的潜在路径。

 

研究发现

  研究采用国际PRISMA元分析标准,在Web of Science等六个数据库中检索到了1253条文献记录,通过多轮筛选,最终筛选出53篇适合纳入元分析的文献,覆盖60,555名儿童。经过系统分析有以下核心发现:

(1)父母技术干扰与儿童问题性媒体使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 0.296)。

(2)双亲行为叠加效应。当父母双方同时出现技术干扰行为时,儿童风险较单亲干扰提升48%,印证1+1>2的家庭媒体环境风险。

(3)横断面研究效应量(r = 0.306)显著高于纵向追踪数据(r = 0.223),提示技术干扰的即时性影响更易被观测。

(4)跨文化普适性。尽管94.3%样本来自中国,但欧美研究显示效应方向一致(如荷兰r = 0.15,美国r = 0.18),揭示全球家庭的共性挑战。

 

研究意义

  随着儿童过度使用媒体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技术干扰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宏观证据,也为家庭教育和家校协同干预策略提供了方向性参考。通过改善亲子互动质量和减少不必要的电子设备使用,父母可为孩子健康媒介素养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

 

团队简介

  李燕教授为我校必威唯一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现任必威唯一官方网站副院长,学前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必威唯一官方网站早期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近几年,李燕教授团队围绕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Q1/Q2)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内容涵盖传统家庭教养环境、数字家庭生态、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早期教育干预模式等热点议题,聚焦当下数字时代的育儿挑战与家庭环境变革。在此基础上,本次发表的元分析研究作为团队在2025年的首篇重要成果,进一步整合了全球大样本数据,深化了对父母技术干扰与儿童媒体使用问题的理解,也为后续更多纵深研究与实务干预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献来源

Zhang, J., Zhang, Q.,Xiao, B., Cao, Y., Chen, Y., & Li, Y. (2025). Parental Technoference and Child Problematic Media Use: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7, e57636. https://doi.org/10.2196/57636

 

原文链接

https://www.jmir.org/2025/1/e57636

 

原文二维码:



(供稿人:孙镜凯、方虹欢)